为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历史学院于2025年9月16日下午开展“新疆大学历史学院第四届新芒学术论文奖论文分享会(研究生组)”。本次活动特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彭敦文、姜海龙和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吴轶群、李清临、郭文忠、白钰六位老师担任评议指导,八位获奖研究生进行分享交流,吸引了众多希望提升论文写作能力的同学积极参与。主持人严天浩、蔺雨菲首先对现场老师和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次分享会的主题与内容。

本次分享会共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中,四位2023级中国史硕士严天浩、蔺雨菲、崔世超、梁玉琴,先后汇报了各自的论文内容与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严天浩同学以同光时期的西征粮台为研究对象,考证了该机构的分布及其相关机构。蔺雨菲同学以斯坦福大学藏民国时期“新疆通讯社国文甲种稿”为主要史料,分析了该文献的内容及其关联性。崔世超同学在《基于奏折档案的乌鲁木齐都统辖区移民群体及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一文当中,通过分析汉文朱批奏折,揭示了当地移民的经济关系与生活状况。梁玉琴同学在其《伊犁将军与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同驻塔城时期相关事宜考》一文中,探讨了伊犁将军与参赞大臣之间的相处模式及权力互动关系的演变。

下半场由2023级中国史硕士周昕奕、何朝昆,2022级中国史硕士周俊铭及2023级中国史硕士张朱海先后进行汇报。周昕奕同学依托档案史料,梳理了近代青岛绸缎布匹同业公会的发展策略。何朝昆同学深入考察了伊犁收复初期军府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军抚之间的博弈过程。周俊铭同学运用满、汉文档案,探究了边疆货币治理的转型轨迹。张朱海同学依据墓志铭及相关谱牒,深入描绘了元代剌真海牙家族的变迁历程及其衍生的历史图景。

八位同学的分享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评委老师分别从专业角度进行了点评与交流。彭敦文老师对论文的选题角度与论证逻辑作了细致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鼓励大家在深化立论和拓展研究视野时注重以小见大。姜海龙老师着重强调了历史学研究的严谨性,并指出制度史研究应注重案例的生动呈现。吴轶群老师以史料运用为例,启发同学们进一步强化学术问题意识,注重背景脉络的构建与阐释。郭文忠老师从写作结构入手,指出文献综述需注意把握最新学术动态,论证过程应力求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白钰老师最后补充说明,相关概念应界定清晰,文章结尾须有明确的结论。
整场活动气氛热烈,不同领域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碰撞。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至此,第四届新芒学术论文奖论文分享会(研究生组)圆满结束。
供稿:蔺雨菲 严天浩
供图:蔺雨菲
审核:李清临